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鸟》古诗教案参考5篇

《鸟》古诗教案参考5篇

教案的适切性还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机,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案的适切性不仅仅涉及到课程内容,还包括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鸟》古诗教案参考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鸟》古诗教案参考5篇

《鸟》古诗教案篇1

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对小动物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无论什么都会表现出莫大的关心及爱护,所以我常利用实物、图片为幼儿多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或拿一些动物的模型、玩具来介绍,并进行一系列的《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让他们逐渐对小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儿歌学习活动,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2、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准确的说出动物的名称及过桥的样子。

3、尝试仿编短句“xx过桥xx”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6、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7、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重点难点

幼儿能完整的读出儿歌,并能参与创编。

活动准备

图片、碟机道具:螃蟹玩具

活动过程

1、教师以故事导入。

2、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欣赏,教师帮助理解。

3、教师提问,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4、朗读儿歌。

5、仿编短句:“xx过桥xx”,阻止幼儿讨论创编小动物过桥的动作。

6、出示道具“小螃蟹”请幼儿说说小朋友过桥的样子。

7、教师请个别幼儿将自己仿编的短句及动作表演出来。

延伸活动:

教师将幼儿仿编的短句以图文的对应的形式写在纸上,然后贴出来,在早阅的时候可以请幼儿再来表演。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故事导入很感兴趣,可是在仿编短句和表演时“冷场”了孩子不太善于表述和表演,若是在故事导入时请幼儿集体出来表演。先活跃下气氛,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鸟》古诗教案篇2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老师把春联放大些,这是古代时贴的春联,写的是繁体字,读的时候是从右到左,(读辞旧迎新)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现在的春联是从左到右读的,这是现在贴的春联,我们看这是同一副春联,这次你能来读一读吗?上下联我们可以怎么区分呢?我们看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岁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三、四声的为上联,下联的年是第几声?结尾字是一二声的为下联。

3、同学们,其实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在古代大年初一就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起、初的意思。元旦是哪一天?(板书元旦)(阳历一月一日)元日呢(板书元日)?(农历一月一日,就是我们所说的正月初一,板书正月初一)。这是2年一月的日历(课件出示,指出元旦和元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这古诗,(板书宋王安石)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古诗到底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刚快打开书,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抽读,齐读)

“爆竹”是什么?(鞭炮)古代在竹筒里装硝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所以爆字是火字旁的。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了。这个字与哪个字相似呢?(瀑)为什么它是火字旁,而瀑是三点水旁?

屠苏,这就是屠苏,是一种草名,所以苏是草字头。屠苏是指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这种酒不但能防治百病,甚至可以赐吉祥。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都在元日这天朝东喝屠苏酒。

曈曈日,曈字是什么偏旁,和什么有关?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阳。古代的人喜欢大年初一把大门敞开,迎接初升的太阳。

桃符,关于桃符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放桃符的神话故事),这就是桃符(示图),后来就是指春联。

3、再来看看这些词,红色的是需要我们会写的,看看有没有你认为难写的字?指导爆字。(在田字格里写)

4、谁来读读这首诗?(正音)1-2名

5、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齐读)。

三、品读古诗,读出韵味

1、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读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提出来?(一岁除,岁,指年,除,去一年过去了)

(2)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放爆竹、喝屠苏)

(3)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4)过年了,多热闹啊!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你能把当时的那种心情读出来吗?请你试着读一读(练读,指名读,范读,练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老师也感受到人们当时非常开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和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齐读)

真棒,从你们的读中老师切实感受到了春节时开心、热闹的场面。

2、学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在这个句子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吗?那千门万户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迎红日)

(2)从这首诗里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换桃符)

(3)你能把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吗?

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窜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现在就请你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齐读后两句)

在清脆的爆竹声中,我们又送走了一年,在温暖的春风中,家家户户,合家欢聚畅饮着美酒。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新年第一缕灿烂的阳光,然后用新的桃符换去了旧的桃符,春节是多么热闹、多么喜庆呀!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小诗。谁愿意读?

真好,多热闹啊,可是你知道吗?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新年新气象,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当时宋朝社会很贫穷,王安石正好是宰相,他积极改革,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愿,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祝愿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试着背一背(借助板书和插图)

不看板书,你还能背吗?那闭上眼睛试一试吧!

同学们这么短时间就背下来了,真了不起。

四、适度拓展,积累语言

同学们,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许多诗人为此写了诗句。下面老师带来一首宋代苏东坡的诗(课件:守岁)老师给同学们读一下。你看看 这首诗讲了过年的一种习俗是什么?(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过年有许多习俗,我们在十二单元里将继续学习。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苏

迎红日

换桃符

《鸟》古诗教案篇3

?设计思想】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诗共两句,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策略和手段】

利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句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乡镇意见 个人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与诗意反差较大的一幅画。

2、 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1)解古诗的作者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

(3)体会作者的感情;

(4)感情诵读。

二、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步:

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第二步: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三、合作交流

1、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2、诗的大意同学们都已经明确了,请同学们一齐来把《望天门山》朗读一遍。

3、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象一下诗中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4、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与诗意反差较大],你看看跟你脑海中的画面相同吗?如果不一样,请说说看,有哪些不同?怎样画更合适?

四、质疑感悟:

1、太阳---------太大

体会"孤帆一片日边来"应从遥远处缓缓驶来

2、山-----------不够高

体会"青山相对出"这"出"是"耸出来"的意思,

3、水---- -------不够急

体会江水的气势。"流"和"回"是说明江流湍急,以至在拐弯处形成巨大的旋涡,然后才滚滚东流的,很有气势。

还有一字更能表达出这种磅礴澎湃的气势。(断)为什么?体会天门山"断"而江开。

5、"断"让人联想到上流之水高处汹涌奔突,一旦奔出就如翻江倒海的巨龙,气势雄伟壮观。此句明写"山",而实际上写的是水。只是诗中结尾句老师有些不明白"孤帆"为何不写"孤舟","一片"能不能用"一只"?(提示:看看船的位置)

感悟远远看不到船,只见到帆。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6、这幅画中由哪些带有鲜明色彩的事物组成?(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7、看来同学们都不缺少美的眼光,作者用如此精辟的词汇描绘了天门山的雄奇美丽,主要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好!让我们一齐用激情的朗诵,来表达我们这一共同的情感吧!

五、诵吟古诗,拓展积累

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

2、李白是我国唐朝着名的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也可出示几首)

3、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利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句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

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老师将带你们去各地旅游,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昨天我们已经去了第一站天门山,今天我们要去第二站,就是杭州的西湖。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西湖的风光,开始今天的西湖之旅吧!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诗,介绍作者

1、师:首先让我们走进西湖,一饱眼福吧!(播放西湖风光课件、教师简单介绍。)

2、师:西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的,西湖的确很美,在诗人苏轼的笔下更是美得独特。板书"苏轼")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苏轼?(板书:宋)

3、师:苏轼曾在杭州做官,他写了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生齐说,师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4、解题:从题目中,你能了解什么?

5、过渡: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认识生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1、学生自由读诗。

2、师:同学们在读时有没有发现较难读的字词想找出来提醒大家?(教师课件勾画重点指导读准字音)其中"亦"和"妆"(师板书)是这课要求大家会认的字,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3、师: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是不是能读得更通顺了?齐读。

4、师:你们读得真好,如果能够好好停顿,读出节奏就更好了。老师也想读一读,欢迎吗?

5、师:这样读会不会好些?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这首诗在哪里停顿是合适的?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用小斜杠画一画。

6、学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7、齐读。

四、 渗透方法,理解诗句,加深感悟

1、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已经能将古诗读得流利而富于节奏,可是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我们还必须理解诗句的意思,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接下来我们一齐学习理解诗句,看看苏轼如何用这短短28个字展示出西湖的美。

2、学习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课件出示。

① 先齐读。

② 提出疑问。(你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

③帮助解疑。(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潋滟"可结合注释、图画,发挥想象理解: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水光潋滟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读出晴天阳光明媚、波光闪动的感觉。课件出示;可利用已有经验理解"晴"。并板书"晴";诗人如何评价晴天的景色?板书"方好"。

④再读。

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总结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教师课件出示。(先读--提出疑问--借助方法解疑--再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知识迁移,利用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5、师:你读懂了哪一句?

生汇报,师随机问题点拨,加深感悟。

(1)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

①重点指导:这一句写什么气候下的景色?诗人如何评价?(板书:雨亦奇)奇在何处?(山色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想象:下雨天云雾迷茫的样子你见过吗?这个时候去看山是什么样的?读出烟雨迷茫的朦胧美感。

②结合第一句:想象感悟、理解情感、指导朗读。

前两句诗人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

诗人独独写了水光和山色,是不是除此之外诗人就没看见别的任何景象呢?

假若你现在便是那泛舟西湖之上的诗人苏轼,你还能看见什么画面呢?相信不少同学曾游过甘棠湖,那时你肯定是在搜索四周美景,眼睛都忙不过来,苏轼也是如此呀,大胆想象一下,他还能看见什么呢?

当诗人看见这丰富而美好的画面,会是什么心情呢?带着愉悦的心情读。

那晴雨天的西湖是不是像你们想象的那样美丽呢?一齐来欣赏--〈晴雨西湖〉。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更喜欢晴西湖还是雨西湖?为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出你的喜爱。(强调要突出晴雨天不同的美,要重读晴、雨)

合作读。(喜欢晴西湖的读第一句,喜欢雨西湖的读第二句)

那么,诗人喜爱的是晴天的西湖还是那雨天的西湖?为什么?(正是因为喜爱才能发出这样由衷的赞美!读!课件出示前两句)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美这晴雨天的西湖,你会怎么说?让我们也吟咏出对西湖的赞美吧,读!

过渡: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西湖都是那么美!这不禁让诗人联想到了古代的大美人西施。

(2)第三、四句

① 第三句,重点:出示西施图片,师:西施美不美?诗人把什么比作西施?

② 第四句,重点:诗人怎样评价西施的美?西施化浓妆美不美?化淡妆呢?不化妆还美吗?为什么?(大自然所赋予的天生的美)

诗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出她不论什么时候都美的特质?怎样读出这种美?(重读:总)

③ 诗人为什么要将西湖比作西子?她们有什么相通之处?

(引导理解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不仅因为都有一个"西"字,都具有婀娜多姿的美,最主要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不需外物衬托,不需人为修饰的独特的天然的美!)

哪个字最能体现西湖的这种美?还是一个总字,看起来是在写西施的美,实际上作者是借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总是那么美,一个"总"字将西湖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要这样读--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所以当他想到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奇妙而贴切的比喻时,他是那么得惊喜、得意,我们要这样读--

西湖如西子,美景若美人,诗人深深地陶醉了,我们也醉了,读--

6、整体感知

师:孩子们,你们想亲自去领略西湖的美吗?虽然今天我们不能去到那美丽的西子湖畔,但是诗的美还在于奇妙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随着苏轼再次畅游西湖吧!

师配乐朗读,生闭目想象:(如时间不允许,则教师配乐读古诗)

这一天,阳光明媚,苏轼与几位好友相约畅游西湖,他们泛舟湖上,饮酒赏景,西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波荡漾,闪烁耀眼,向人们展示着它美丽的风貌。诗人不禁深深地陶醉了,正当诗人正沉醉于这山水美景,忽见几条细线般的雨丝斜斜地飘进湖中,飘在脸上,原来下雨了,你再看这雨天的西湖吧,云雾迷茫, 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的景致。最好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是那么美,那么令人神往!诗人不禁咏出这样的诗句,读--师生齐读。

就让这美景留在我们的脑海里吧,再读一读!

能背一背吗?

7、小结

利用板书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诗人苏轼带我们领略了西湖的晴姿雨态,同时又用一个奇妙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湖那天然美的神韵。

五、 拓展学习,活化文本,综合发展

1、过渡:其实不仅西湖美,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再去搜集一些,完成今天的课外作业。

2、课后作业:选择一首描写祖国某处风光的古诗,用今天学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搜集相关风光图片和文字介绍做成图片集或手抄报。

六、 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晴方好

西湖 天然美 西子

雨亦奇

《鸟》古诗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

(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

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鸟》古诗教案篇5

设计意图:

(1)回放情境,理清思路,提炼提纲;按提纲演练情境,按提纲创设情境,按提纲记录情境。

(2)玩中有读,读是主体;读中有玩,读出层次,读出思维,读出判断。

(3)课文就是游戏题材,课堂就是游戏场所,朗读背诵思考判断就是游戏手段,游戏情境就是习作素材。

?看教学设计,先看教学目标、重难点,或设计意图。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前提是:

一、课前反复研读文本。课文读得熟悉与否,对教材的钻研透彻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现场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一篇课文拿到手,教师要反复读上若干遍,读出重点,读出文本的要旨,将长文读短,读出关键句,读出关键词,没有这样的过程,很难对目标进行合理定位;

二、教师心中要有目标。目标不是教案上说了算,教案只能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提供参考,生搬硬套教案上的目标,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教师心中根本没有目标,或者目标虚空,这样,在教学环节里,根本就看不到落实目标的操作手法和实施步骤,导致的结果是目标与教学现场不对接,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标高要符合实情。确定目标要基本符合年段或班级实情,定标太低,学生唾手可得,不具挑战性,孩子的兴趣无法调动,定标太高,学生遥不可及,孩子会丧失自信,所以,合理定标,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一、看情景列提纲

①课堂情景:师走到讲台,喊上课。学生起立回应老师好!师鞠躬后说请坐!

②请一同学模仿老师课前师生问好的情景。

③回放情景(板书:走到讲台——喊声上课——起立问好——鞠躬请坐)

?这个环节的设计,看似与本节课无关,但当你看完整个教学设计时,你会发现,这是为后面第四和第六个教学环节在做垫底的工作,这样的处理,不留痕迹,但能使整个教学环节前后呼应,相互支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倒读《江南春》(古人有倒背如流的说法,这是古诗,我们试试感觉。)

2、齐读古诗,指名读古诗。

3、师生接读古诗。

4、了解古诗知识(四绝)

古诗《江南春》除题目及标点外,共【 】字,

第一句是【 】字,第二句是【 】字,

第三句是【 】字,第四句是【 】字。

一首诗共【 】句,每句【 】个字,这古诗叫【 】

?预习在课前,检查在课堂。不管是古诗教学,还是阅读教学,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必不可少。另外,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知识(四绝),采用这样的手法,一目了然,无需教师做过多的解释,孩子就能知道什么是四绝,这样的处理,实属首创。】

三、玩排词语游戏,背诵古诗(四个层次)

1、教室左右拉一条红绳子,上备夹子20个。

2、发词语卡片(正面是词语,背面是红色奖字),上台排列词语成诗句(一字横排,不用标点)。

3、看卡片,齐读,指名朗读古诗。(第一步,读到顺畅)

4、教师范读,学生上台调整词语之间的间隔,突出停顿(强调停而不断)。

5、指名朗读,齐读(突出停顿)。(第二步,读有停顿)

6、出示卡片春光(上节课《燕子》词语),指名把写春光的词语盖住。(千里莺啼、绿映红、烟雨)

7、齐读诗句。(第三步,读出春意,判断前后两首古诗的异同提供依据)

8、上台背诵古诗,奖励卡片一张。(第四步,熟读成诵)

?这个环节的精彩之处在于:

一、读有层次。通过玩词语游戏读诗,层层深入,梯度推进,将读的步骤具体化,读的目标具体化。从第一步到第四步,从读到流畅——读有停顿——读出春意——熟读成诵,在这个过程中,读的次数不断在增加,读的要求不断在提高,步步深入,与设计意图读出层次,读出思维,读出判断。有机对接。

二、穿插游戏。游戏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课堂教学植入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教学中,游戏与读诗同步推进,游戏从排词卡开始,到学生获得奖励卡结束,读诗也从读到流畅开始,到熟读成诵结束,游戏贯穿这个设计环节的始终,与设计意图玩中有读,读是主体;读中有玩。巧妙对接,高明的处理手法,智慧的处理手法。】

四、回放游戏步骤(板书提纲:红绳子——发卡片——连诗句——读诗句——留间隔——读诗句——贴春光——背诵奖)

?回放游戏步骤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对课堂进行阶段性的梳理,让学生明确老师的教学步骤;二是为下一个环节邀请小老师上课做垫底的工作。其实,在开课时做看情景列提纲,也是在为回放游戏步骤这个环节做前期的垫底工作,这样的几个步骤下来,整个课堂可谓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五、邀请小老师按提纲上课

学习第二首古诗《春日偶成》。

?我们通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关键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为老师在课堂上适当的放手提供可能。两堂课,学习两首诗,老师教一首,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当小老师教一首,这才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把课堂让给孩子,老师退居幕后,但学生自主的前提是前期的规矩、方法、手段的垫底工作要充分做到位,否则,无条件地让学生自主,效果或许会适得其反。】

六、布置日记作业(用标题提示课堂情境)

?有趣的排字游戏》、《背诵奖》、《我当小老师》、《哈哈哈……》

?作业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其一,课堂就是最好的情景,教学现场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日记素材,两堂课,学习两首诗,课后完成一篇日记,这样,既解决了孩子在课堂上动口、动手的问题,又解决了孩子在课外动笔、动脑的问题,一举多得。其二,本学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有一点是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这样的处理,也是将课堂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对接。其三,老师给学生提供的作文命题,角度多样,可写人,可叙事,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课堂上的素材,同时,一个省略号,传达了教师对学生自主作文的考虑。】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emx85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