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2022中学生《雨霖铃》精选教案范文3篇

2022中学生《雨霖铃》精选教案范文3篇

《雨霖铃》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上片细腻地刻画了情人别离的场景,抒发了依依不舍的情感;下片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的2022中学生《雨霖铃》精选教案范文3篇,欢迎阅读借鉴。

2022中学生《雨霖铃》精选教案范文3篇

  《雨霖铃》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2、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3、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4、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5、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掌握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如果把我国的古代文学比做一个花园的话,那么其中开的最美最大的两朵就是唐诗和宋词,前两单元我们领略了唐诗的美妙,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体味宋词的别致之美。提到宋词,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柳永,提到柳永,就不得不提到婉约派,提到婉约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作者简介:
  
  明确三点:
  
  (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背景介绍 :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词牌由来:
  
  “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三、整体感知:
  
  (一)自读诗歌,感知内容,回答问题
  
  1.这一首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2.这一首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
  
  3.这一首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
  
  离别之前: 勾勒环境
  
  离别之时: 描写情态
  
  离别之后: 刻画心理
  
  (二)生读,其他同学点评,老师指导阅读
  
  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的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感情)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瑟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 “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三)学生再尝试阅读,老师示范
  
  四、重点分析(边朗读边进行)
  
  第1句:写景。通过寒蝉凄切痛楚的叫声、令人伤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骤雨初歇后的萧条冷落的景物,映衬出离人此时内心深沉的痛楚。景中有情,字字含情。点明时间、地点、天气。
  
  第2句:写人。京城门外,情人临时搭起帐篷,设宴饯行,然而离人心情不好,食之无味。正当二人难分难舍之时,船公却催促登船。两个转折句,足见其留恋之情深。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为了勾勒出离别前的环境:凄清、萧瑟(板书:凄清、萧瑟)
  
  第3句:写景。用白描手法,神情逼真地写出了二人分手时的情况,刻画出“别亦难”时的悲痛心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的《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提问),简直使人柔肠寸断,悲痛欲绝,“语虽不奇,而意致绵密”。
  
  第4句:过渡。一个“念”字,说明下面所写的景物是想象的,是虚写。虽无语凝噎,但思绪万千: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
  
  【提问】此处的景物描写应如何掌握?是否给人以宽广雄伟的气势之感?
  
  【解说】不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此处是借此景衬托离愁的无边无际、离人前途的渺茫及情人相见之无期;也反衬离人孤舟行驶的飘零渺小、孤苦伶仃。由此可以想象出离人在离别时虽无无语凝噎,但望空凝思、情意绵绵之态,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别后漂泊孤寂的联想,承上启下。(板书:留恋、难舍)
  
  第5句:点题。用 “伤别离”点题(板书),并用对比手法,衬托出自己的离愁比古人更深更重。
  
  第6句:名句。是作者的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的名句,它好在哪里?古人:折柳相赠,暗“留”之意杨“柳”—“留”的谐音 离人:见柳思人,离愁又生。 眼前景 晓 风 —“凉”(特点),衬别后心情之凄凉。别后情 (明) (暗) “残”月— 不团圆,透出凄凉冷落之感。景中有情
  
  第7句:高潮。两个让步假设句,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纵有“良晨美景”,谁与共欢?纵有“千种风情”,谁与共话?设想细腻,语出辛酸,痛切地道出相期之愿,重聚之难。多么伤感!多么苦涩!(板书:伤感、苦涩)
  
  五、小结归纳:
  
  离愁别绪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显然,这一首词脍炙人口不是以题材取胜,而在于它能够“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把“自古伤别离”和“冷落清秋”的景巧妙地结合,把“千种风情”和“良辰美景”巧妙结合,相互穿插,情景交融。
  
  六、课外作业:
  
  1、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其他文学形式。
  
  2、写一段真情实感,情真意切的离别文字
  
  《雨霖铃》教案2
  
  教学目标:
  
  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这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学发展到宋代,文人致力于词的创作,改变了诗歌的样式,拓宽了诗歌的境界,使词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三、学生集体朗读,正字正音。
  
  四、学生听配乐朗诵,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朗诵结束后,学生谈感受。
  
  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补充: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学生概括上下阕的意思。
  
  明确: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限伤情。
  
  六、作者这种凄凉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找出本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文字)
  
  明确 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赏析。
  
  1、学生体会文中直接抒情文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态和心境。
  
  2、欣赏文中写景的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写景句子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补充说明)一切身外景皆为作者心中情。作者可以触景生情,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因情设景;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总之,作者把自己或喜或忧、或兴或悲、或乐或哀、或轻松或沉闷、或高亢或低回等感情倾注在所写之景上,使此景含有此情或用此景衬托此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既交代节气、时间、地点,也为分别渲染了环境。暮色苍茫、秋雨初过,凉气袭人,寒蝉悲鸣,长亭分别之人顿感悲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想象千里之外之景,虚实结合。“楚天阔”以空阔的天空为背景,写出了人的孤独;“沉沉”不仅的暮霭的样子了,更是作者抑郁的心理表现;而千里之外,愁就更深了,“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历来为送别诗的意象,“昔我往者,杨柳依依”,“客舍青青柳色新”等都是如此,“柳”者,“留”也,有不舍之义;“晓风”清冷,让人心生凉意,而“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中的风又有了依恋的意思,此处晓风两义兼有;“月”是“团圆”的象征,而“残月”不仅含有“不团圆”的意思,也为此时的词人心情铺了一层凉意。这里的景纯为情设,虚写,营造了浓烈的愁思,有“愁”则需“销”,借酒吧,可此时是酒醒时分,因而“愁更愁”了。
  
  八、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注意:词中一些重要词语如“帐饮”“无绪”“竟”“凝噎”“念”“去去”“堪”“经年”“便”“纵”等可以随机讲解。
  
  《雨霖铃》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借助对意象的分析,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品味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3.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体会婉约派词的特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环节:
  
  (一)情感激趣,导入新课
  
  1.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送别》,让同学一起跟唱。营造哀伤凄美的离别氛围。
  
  提问:听完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哪些抒写离愁别绪的诗词名句?
  
  分享后总结:看来同学们知道的不少,很好!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来欣赏一首别离词,感受别离词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2.请同学简单介绍对词人的了解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老师以ppt为工具对学生的回答做补充,并简单介绍《雨霖铃》词牌知识。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试读。学生小声诵读,注意语调、语速、停顿及情感基调。根据自己的预习理解,将疑难之处标出。同位可讨论。
  
  2.听读。老师范读。注意特殊句式的读法。与自已刚设想的比较一下,与自己的读法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
  
  3.指读。请学生代表配乐朗读。教师指导。
  
  4.齐读。学生根据ppt课文字幕、意境图,边读边想象,理解词意。
  
  (三)赏析意象,品味情感(小组合作探究)
  
  1.词中描写了离别的哪些情景?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是什么?
  
  点拨: 情景——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
  
  这首词的主题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学习上阕,重点学习融情入景的写法。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点拨: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点,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酝酿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
  
  (2)“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写什么?
  
  点拨: 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是眼前之景还是想象之景呢?
  
  点拨:由眼前的实景转入到想象的情景,虚实结合的写法,体会全词缠绵悱恻、凄凉清丽的意境。
  
  3.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词意象。
  
  (1)下阕中出现的典型诗词意象有哪些?
  
  点拨:意象——酒、柳、风、月。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什么特殊意义?诗人借此表达了什么情怀?
  
  点拨:。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
  
  4. 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
  
  点拨:提示从写作技巧,意象意境,表达情感这些方面入手。
  
  (四)梳理小结,拓展赏析
  
  1.请同学们看看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伤离别”这一主题的?分别有什么特点?
  
  点拨:围绕“伤别离”主题,描写了别前、别时、别后三个部分。上片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主。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及情感的深沉与婉约。
  
  2.赏析柳永的《蝶恋花》。学生讨论后派代表讲解,师生共评。
  
  点拨:进一步体会柳永词的婉约特点及缠绵悱恻的情感。
  
  (五) 对比体会,布置作业
  
  1. 对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特点。
  
  2. 课后利用网络小环境,以“我眼中的柳永”或“我所熟知的柳词”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七、板书设计:
  
  《雨霖铃》柳永
  
  别前——寒蝉、长亭、骤雨 (实) 寓情于景
  
  伤别离 别时——兰舟 (实)
  
  别后——烟波、暮霭、酒、杨柳、晓风、残月(虚) 虚实结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e5kr3d.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