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语文小学教案最新7篇

语文小学教案最新7篇

多样化的教案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的实际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和资源,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语文小学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小学教案最新7篇

语文小学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设计图文并茂,通过描述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景观。文章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了黄山的位置,点明奇景之一的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描述了四个有特色的奇石的样子,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想象,把岩石描述的形象生动;第六自然段又各写了一些奇石的名字,激发学生观景起名的兴趣。在字里行间,作者无不流露出对这奇石美景的赞叹之情,令每一位读者情不自禁地生出热爱之情。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的知识。

⑵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想像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⑴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⑵ 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体会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的赞美祖国河山的感情。

⑶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作者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在看图和理解重点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对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的理解,通过理解“尤其”一词弄清句意及句子内部之间的关系;第五自然段中“几块巨石”如何变成“雄鸡”和“金鸡”的。

【教学设想】

1、教学语言的儿童化,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有多方面的信息交流。

3、在阅读的基础上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5、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从不敢表达到敢于表达,树立学生表现自己的信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电脑、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和父母一起旅游去过许多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2、谁了解黄山的知识,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今天我们就一起乘车去那里看看。)

二、从图入手,初读课文

课文写了一些什么内容,哪些地方使你很感兴趣?

三、图文结合,细读课文

1、看,那块石头像什么?

(出示挂图一:仙桃石。)

2、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描写段落。谁能读出这块石头的神奇?

3、它为什么不叫“大桃石”而叫“仙桃石”呢?那又该怎样读呢?(指导读)

4、再看那一块石头,谁能读出它的神奇?(比读)

(在这一时段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选喜欢的段落来读。)

5、那个石头真的变成了“雄鸡”了吗?后来为什么又叫它是“金鸡”呢?

6、看图想象,指导朗读,训练语感。

四、巧设活动,训练表达

1、我们现在想请一个小导游来给大家介绍黄山的美景,谁敢来试试?

在训练的过程中,除要注意学生生字的发音和认读之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整理语言,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并鼓励学生的创意表达。

2、看风景片,练说其中的一景。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哇,黄山的石头可真─??

2、那里是一般的有趣吗?

3、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作为一名中国人你应准备怎么读?

你们知道吗?那里除了有怪石外还有奇松,云海,温泉,想你去了一定会陶醉在那美景中的。请同学们回家后收集一些黄山的资料,下节课向同学们做个景观介绍。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仙桃石

秀丽 猴子观海

神奇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教学反思】

在授课当中,我认为已经设计得很有创意了,可是事实上我忽略了一点是备学生。上课伊始,谈话导入课文后,让学生介绍有关黄山的知识,还有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可能是学生有些胆小,方向找不到了,让我好一阵子着急;在读的方面也有些欠缺,所以在读的方面,好用了一番力气,尤其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则出力更多,所以时间安排上显得前松后紧。虽然心里感到很着急,但是为了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我仍然稳下心来让学生们慢慢地读,一点儿一点儿地进步,听到学生们能有感情地读了,心里也高兴了许多。结果时间不够了,任务完成的不好,但欣慰的是我让学生们得到了能力的训练。还有一点是我放得还不够,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放开让学生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不必让教师牵着走,那样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点我应该作为我今后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提示。今后在备课中一定要注意,备课本,更要备好学生,打开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语文小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观察图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图片,你们看课件上出示的是什么?见过它们吗?仔细的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各有什么特点?

2、大家回答的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整体感悟课文

1、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个故事好听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老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陶罐和铁罐它们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发生的呢?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a、铁罐为什么会瞧不起陶罐?

b、什么叫做“奚落”?

2、铁罐用了哪些话来数说陶罐的呢?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2-9)自然段

3、读完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那么从对话中你看出了它们各自的什么特点呢?

铁罐:傲慢、狂妄、目中无人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4、现在我们就把它们的这些性格特征带入到句子中来:

a、请两位同学模仿陶罐和铁罐读出其傲慢、谦虚的语气

b、铁罐除了傲慢还有什么样的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轻蔑)

c、思考:陶罐在面对铁罐的轻蔑时内心是怎么想的?

5、陶罐的宽容平和是否感化了铁罐呢?此时铁罐的态度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恼怒)

6、陶罐在面对铁罐越来越傲慢无理的数说是内心又是怎么想的呢?

7、分角色朗读

四、探究总结。

1、时间在不停的流逝,许多年后的陶罐到底碎了吗?它们各自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请大家朗读(10-17)自然段

陶罐: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氧化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出高兴、惊讶的语气。

3、面对许多年前傲慢无理的铁罐,今天当人们挖掘出自己时,陶罐又是怎样面对铁罐的呢?

4、从陶罐的这句话中我们又能体会到陶罐的什么品质呢?

(不计较、善良、友好、宽容)

5、文章第15自然段中说:"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为什么陶罐被当作了无价之宝?仅仅是因为它价值连城吗?(四人一组互相讨论)探究其品质

6、此时此刻我想大家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话想对它们说,假如陶罐和铁罐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课堂你想给他们说些什么呢?

7、谈收获

8、不明白的地方

9、课外作业: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小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 “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读课文,弄清楚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在发现中国石的过程中的表现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现——“注视”、“不禁喊”,连长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写上金字,嘱咐我要精心保管等,体会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们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

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

生: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3、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评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解决了不认识的字。]

(四)精读课文

1、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段?讨论归纳。

3、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评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学生如果在教师的有序的指导下那么这种能力的形成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语文小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的1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儿歌。能理解儿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儿歌。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字盘、生字卡。

主要板书:

识字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字盘,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1.出示字盘,与卡片“辛辛“,将两者分别组合、演示。

2.同学们,“辛辛”和“纟、讠”等分别组合构成了汉字。这就是一种造字办法,这些字叫形声字。上面4个字中的“辛辛”是声旁,“纟、讠”是形旁,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用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2.读4个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

(1).出示实物理解“辫子、花瓣”

(2)举例理解“分辨、辩论”。

三.游戏巩固

用字盘辨字,并组词。

四.学习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指名读。

2.指导朗读。

(1).分别读出疑问和肯定的语气。

(2).注意停顿和重音

3.教师示范读第一小节,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齐读。

4.理解:是谁“圆圆脸蛋拖小辫”?

五.学写生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四个形声字。

2.指导书写:三部分靠紧,注意“辛”的变形。

3.学生练习。

六.课堂练习

1.选字填空。

辩 辫 辨 瓣

(1).你能分()出牛郎星和织女星吗?

(2).这朵菊花的花()又细又长。

(3).许林和李青为了一道题()论起来。

(4).陈凡走路是小()儿一甩一甩的。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转动字盘读生字,组词。

2.将字填入空格。

哪是红梅花,请你来分( )。

这是红梅花,它有五个( )。

哪是韵母a,请你来分( )。

这是韵母a,圆圆脸蛋拖小( )。

二.读背儿歌

1.齐读后,指名用一问一答试读。

2.男女生分读。

> 3.背儿歌。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范字,引导学生观察。

2.指导“蛋”的写法

3.学生自学另外几个字。

4.描红、仿影。

四.练习

1.用“哪是——?这是——。”的句式进行对话练习。

2.选字填空。

哪那 圆园 袋蛋

(1).小弟弟红通通的脸()真像大苹果。

(2).林林的口()里装满了小石子。

(3).昨天,妈妈带我到公()里玩了半天。

(4).()()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5).小军送给我的()本书真有意思。

(6).()件衣服好看?

语文小学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节教学内容为一首五言诗,共20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识记,体会意境、理解作者蕴含的感情。特殊儿童小a要继续培养她对古诗的兴趣,能借助画面大致知道诗所写的内容。能跟读古诗,会抄写2个字、课外古诗,并试着背诵《遗爱寺》几句。

二、分层教学目标

普通学生的教学目标——

1.认识整首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在充分朗读古诗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走进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特殊学生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前面的古诗,尽可能地指出图中有大致哪些事物。

2.能较正确地跟读生字、古诗,诵读后能记住一、两句。

3.会抄写2个字,能从课外古诗中去抄几首山水诗。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准备:

字卡、古诗配套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到现在能吟诵哪些古诗?(小a也举手了,我请她也来背背)

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吟诵中我仿佛看到一个个优美的画面,还重温了一些道理。的确,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白居易的新诗。

2.师配乐诗朗诵(出示全诗)

诗人来到遗爱寺,看到他周围的美丽景色,突发灵感,写下这首诗。

(图片出示)你能从画中找到哪些景物?(请小a上来找找说说)

3.认读生字。(请小a读读)

[设计意图:电脑音乐的播放、图片等的出示,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促进了小a对古诗的直观感受。同时架起教者、其他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桥,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入手、逐步感知。

1.学生读古诗,出示“弄”字。

师:这个字怎么来的?介绍会意字“弄”的来历,出示字理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里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理解字意、掌握、拓展相关知识,这是不断生成过程,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2.师:诗人在哪儿玩弄小石头?(请小a到图上来指一指。)从哪个字知道是在小溪边?出示“临”,你在哪儿见过它?介绍“临”字的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生活即教育”教师从生活入手,捕捉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小a的辨别能力。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

3.师:诗人坐在小溪边玩弄小石头心里会————?请大家带着这种语气齐读。

师:接下来诗人干什么呢?出示“绕”做动作,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绕字家族还有很多:“有火才能烧,有水才能浇,太阳出来是晓,过节踩高跷,别看长的像意思可不同。”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法的指导,会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获得更多有实际作用的知识,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诗人来到遗爱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美美地读第一、二行。这时候,诗人的耳边响起鸟叫声和泉水的叮咚声。(教师巡视,指导小a的朗读,进一步正音、补缺)

师:这里藏着你们的老朋友,你们天天见到“语”在古诗中什么意思?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读“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请小a认真地读)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感悟诗歌的意境,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学生内心触动深刻,理解加深。同时也让小a不断地巩固古诗。]

5.出示填空:这是一首()的短诗,诗以“()”、“()”、“()”、“()”、“()”的点染,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通过”()”、“()”、“()”等动作描写,表达了诗人()的热爱。(填完后,请小a跟着同桌一起读。)

师:让我们身临其境,跟随白居易的步伐一齐来到庐山脚下,学生配乐朗诵诗意,其他学生闭目聆听。

[设计意图:在填空、音乐中,总结全文,升华了情感。]

(三)、教后选读、适当拓展

1.读词语。(请助学小伙伴教教小a)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新知]

2.选背山水诗歌。(让助学伙伴帮小a找一找山水诗,请小a摘抄几首山水诗)

[设计意图: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要求,达到积累,拓展的目的,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高。]

语文小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陬。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

【教学过程】

一、利用生活现象,巧妙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人们用秤称一些东西,想知道那件东西的什么?(对,那东西有多重。)可是,你见过别人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请同学们听一遍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为什么要称大象?都有谁在想办法称大象?

2、讨论为什么要称大象。(略)

3、讨论都有谁在想办法称象?(官员们和曹冲)

官员们和曹冲的办法谁的更好,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

三、详读第三段,为学习下一段打好基??

1、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称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段。

2、先分组讨论,再指名回答:

官员们想出了两种办法,第一种是造一个特大的秤,第二种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来称。

这两种办法行的通吗?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备课系统”中的动画设计来演示,生动地展示这两种方法的弊端。

曹操对这两种办法满意吗?从哪可看出来?

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直: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不一样了,语气和语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满意。

3、分角色读第三段,再次体会。

四、精读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难点

1、可见这办法不行,那曹冲的办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曹冲的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我请四名同学来分别来读这四句。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在这个办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胆地提出来。

3、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按照这四句话的顺序,一个一个来分析。

在第一句中,有同学们提出“把大象赶上岸后,为什么要‘沿着水面’画一条线呢?”什么是“沿着水面”呀?“沿着”就是靠着水面、挨着水面、贴着水面,既不高也不低,画一条线,这就叫“沿着水面”画一条线。

那为什么要画这条线呢?很明显是为第二步船上装石头做准备的。这条线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这么重。

在看第二句,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呢?“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停”的意思。为什么船沉到线就停了,不能再装石头了呢?再装会怎么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出示字片比较:

船上装石头,船身超过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怎么样了?(说明石头比大象重了)

船上装石头,船身没有下沉到那条线,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比,又怎么样?(说明石头比大象轻了)

因此,只有当船上装石头,船身下沉到正好到那条线,这时石头的重量才会与大象相等。

第三句,称石头的重量。

第四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4、曹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很有条理地说出了称象的过程,同学们再把这段读一遍,试着总结一下每一句的重点内容: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赶象下船 装石到线

称出石重

加出石重 就是象重

五、学习第五段

六、总结全文

1、曹冲才7岁,为什么能想出这种办法?

因为他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善于注意观察事物,注重生活的积累。但最重要的是他能从错误意见中吸取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很不切实际,因为没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这不切实际中却包含着一个“切实际”的因素,就是需要有一个能承受的住大象重量的“秤”才能解决问题;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诞无几,谁能把活生生的一头大象拉去宰了?但是它也有不荒谬的地方,就是怎么能把一个完整的大象分开呢,怎么能把它“化整为零”?曹冲正是吸取了这两位大臣错误意见中的合理因素,先设法找到了一个既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船”(船相当于秤盘,水相当于“大力士”,船舷上的线相当于秤星、刻度);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块代替大象,这样就可以实现“化整为零”,从而准确地计算出大象的重量。

语文小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思维的过程,遇事多思考,沉着冷静。

2.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找出病句的矛盾之处。

3.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人物的表现怎样?(快速过一遍内容)

二、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每篇课文人物的思维方式,由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交流平台,并回顾《田忌赛马》和《跳水》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把你的发现和感受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田忌赛马》中,孙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只要调整马的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跳水》中,船长在儿子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量,做出让儿子跳水的决定,最后使儿子脱险获救。他们的机智和谋略不由得让人叹服。

教师点拨总结:在相同的环境中,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这就是人思维的不同。思维不同,行动则不同,我们应该多学习一些思维方式,进而开拓自己的思路。

3.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理性思考,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加点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1)教师点拨总结:

①每组两个词语,加点字都相同,而且第二个词是对第一个词的加点字的解释。

②第二个词的两个字都是近义词,表示相近的意思。

(2)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些有趣的词语,要把它们积累下来。除了上面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近义词的词语呢?(见多识广 高瞻远瞩 调兵遣将 狂风暴雨 千辛万苦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你是否有过同样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点拨:第一句话中,通过放大人们的感受,突出了时间的漫长,人们等待的焦虑;第二句话中,通过罗列一组表示时间漫长的词语,突出了时间变化之快。

示例:

两点,两点半,三点,三点半……他一次又一次地看着时钟,怎么天还不亮啊?

3.读一读材料,具体说说叶圣陶先生是怎么为这位中学生修改作文的。

教师点拨总结:

(1)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2)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3)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4)增删词句,使语言更规范,意思表达更清楚、完整。

四、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名言警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释义: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告诫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虽然自己很努力了,但仍有更努力的人,我们不能骄傲自满。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释义: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识别鸟儿的叫声。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观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释义: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指只有通过长期观察、实践,才能认清事物的好坏。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释义:读书一定要用心,因为有时候书里的一个字可能会价值千金。这句话告诉人们,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要用心读,用心琢磨书中的字句,领会其中的意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释义:听到您的一番话,胜过我读十年书的收获。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意思大致说对即好,同时注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3.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新颖的思维方式,懂得了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应沉着冷静去思考问题。学习了修改句子的方法,同时积累了名言警句。同学们要学会多听长辈的意见,多实践,多思考,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思考其思维过程的方法。

2.学会修改习作的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3.理解、背诵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做到。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2xd5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