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认识1和2教案最新7篇

认识1和2教案最新7篇

通过教案的写作我们是可以让自己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的你,一定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写出一份优质的教案吧,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1和2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1和2教案最新7篇

认识1和2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并能分辨红、黄、蓝三种颜色

2、体验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1、红色三角形、黄色正方形、蓝色圆形各一个

2、车票若干:各种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3、乘车音乐

活动过程

1、集体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1)谈话导入:今天咱们班来了三个客人,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2)分别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教师:“这些客人长得什么样?我们先看看三角形,长得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说出有三个尖尖的角)

教师分别提问正方形、圆形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也有角,是方方的。圆形没有角,摸上去是光滑的。

2、寻找《图形宝宝》

(1)教师:今天来到咱们班的这些客人是三位妈妈,他们的图形宝宝不见了,他们可着急了,到处打听图形宝宝的下落,最后,他们听说图形宝宝跑到咱们小雨点班来了,咱们赶快帮她们找一找吧。

(2)先帮三角形妈妈找穿红颜色的图形宝宝再找穿黄色、蓝色

(3)再别帮正方形妈妈和圆形妈妈找,最后,请幼儿把图形宝宝送到图形妈妈那里

3、游戏《做客》

(1)今天,咱们帮图形妈妈找到了她们的宝宝,他们真是太感激我们了,为了表示感谢,他们要请咱们全体小朋友到她们家里组做客,不过,图形宝宝家离这儿很远,咱们怎么去呢?(让幼儿自由发挥),小朋友想了好多的办法都很好!不过,去她们家要乘坐特殊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是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听图形妈妈来告诉我们。

三角形妈妈:我们的交通工具是三角形的,只有拿三角形车票的小朋友才可以做我的车

正方形妈妈:我们的交通工具是正方形的,只有拿正方形车票的小朋友才可以做我的车

圆形妈妈:我们的交通工具是圆形的,只有拿园形车票的小朋友才可以做我的车

并且他们还告诉我们不能上错车厢,如果你拿到了圆形的车票就要上圆形的车厢,而且在乘车的过程中,不能拥挤,要互相谦让

出示车票,你们看这就是她们给我们准备的车票,现在我就把他发给你们,你们要仔细看好车票,不要上错车

(2)师:现在,请小朋友上火车吧!(幼儿持票上不同的车厢)我是列车员,列车员要检票了,请把火车票举起来吧!(教师检查幼儿的对、错)

(3)师:乘客们,我们的火车出发啦!(放音乐幼儿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实物。

认识1和2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它们的运转规律。

3、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一日生活录像、课件。

2、实物钟表一人一份、小钟表模型若干。

活动过程:

1、听音乐《铃儿响叮铛》做活动前的热身运动。

2、谈话激趣,观看录像,引入主题----钟表

老师:小朋友在家喜欢做什么事情?(让幼儿自由说)老师最喜欢看电视了,咱们一起看。观看录像《大风车》

老师:《大风车》是几点播出的?怎样才能准时收看呢?做哪些事情还需要看钟表?

3、参观钟表店,认识不同形状、不同种类的表。

4、让幼儿自选钟表,仔细观察。

(1) 上面有什么?(数字、指针)

(2) 后面有什么?(齿轮)用手拨一拨,有什么发现?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跑的快,时针跑的慢)

(3)课件《龟兔赛跑》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

5、课件演示:认识整点、半点,寻找他们之间的规律。

(1)、(对比时间为4点、9点钟表)老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老师总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幼儿拨整点(6点和12点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2)、(对比时间为2点半、8点半钟表)老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6)

师总结:分针指在6上,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半点,是两个数字中小的数的半点。

6、观看幼儿一日生活录像,取小钟表模型认识时间。

(1)幼儿看录像,取出有时间的钟表模型。

(2)游戏:《找朋友》。幼儿任选一个钟表模型,老师说出一种活动,时间相同的好朋友站在一起。

7、课件演示:让幼儿正确辨认时间。

8、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教育幼儿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老师:钟表是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就可以按时做事情。比如: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9、延伸活动:做小小设计师。

老师:我们看了那么多的钟表,也认识了钟表上的数字、指针。让我们来当小小设计师,自己设计一块独特的表。听音乐《铃儿响叮铛》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我们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时间也进行了演练,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学习时间,上学放学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认识1和2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微)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五、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10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三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环节中,我使用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x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10元、5元、2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元只有1张,5元面额的有1张,2元面额的有1张,1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没有x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

认识1和2教案篇4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对圆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学生介绍已经知道的圆的知识,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揭示课堂--圆的(再次)认识。

二、圆的再次认识。

⒈、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⑴按要求画圆。

出示练习十七第2题。

自己画;媒体出示画圆的方法;仿照画法规范画圆,提醒学生们在圆中标出半径或直径。

⑵快速画圆。

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同桌比较圆的大小;量出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多少,同桌交流。

⑶画最大的圆,

出示练习十七第4题。

在正方形内快速画圆;同桌比较圆的大小,合作量一量圆的半径;画一个最大的圆,交流半径是20毫米的理由;想一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师在“半径”两字的右侧板书:决定圆的大小)

⑷利用数据比较圆的大小(班级交流)。

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

⒉、感受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⑴分步出示练习十七第6题。

指名回答问题。

⑵同桌说说填填第⑵问,班级交流移动的方法。

⑶独立完成第⑶问,指名学生在屏幕上指出圆心的位置。

⑷问答第⑷问。教师在圆心右侧板书:决定圆的位置。

⒊、感受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⑴出示练习十七第7题。

⑵同桌合作完成。

⑶班级交流你的发现: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图中量直径的方法和道理。

⒋欣赏生活中的圆。

⑴自然现象中的圆。

⑵工艺品和建筑物中的圆。

⑶运动现象中的圆。

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⑴看板书,总结全课。

⑵布置作业。

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认识1和2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梯形的认识》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具 :

实物投影、剪刀、一张16k白纸、等腰梯形纸、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组梯形的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从经验出发导入新课。

通过收集展示学生课前所画的各种四边形,并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评析:学生对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整理,为后面进行四边形的建构奠定基础。)

二、从需要出发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的需要

师:凭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

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性

(4)特征

……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评析: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对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教师拽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形”

(2)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归为一句话。

(3)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处理应变:提问:“只有”起什么作用。

……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学生由于有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自己利用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征,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3.动手操作,创作梯形。

学生创作梯形,然后交流学生的作品及方法。

(评析:通过画、折、剪等操作活动,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征。)

4.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同桌拿起刚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汇报交流,重点说说梯形的高在哪里。

(3)学生把剪的梯形(标出各部分名称的)贴在黑板上展示。

5. 观察发现等腰梯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老师给准备的等腰梯形,以小组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找一找这样的梯形特殊在哪儿。

(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可能出现的情况:a两条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别相等

c 对角度数的和是180

……

6.知识建构

师:现在,我们认识的四边形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成员,你们能把这几位成员间的关系想办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四边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结果,组织互评,激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学生可能用集合图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评析:通过对所学过的四边形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系统整理掌握的知识。)

三、从兴趣出发实践应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

(评析: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玩数学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2.找一找,数一数。在下面的图形中找我们学过的图形,数数分别有几个?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要提示或暗示,凡学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师绝不要代替。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看一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说一说等操作活动,在猜想、争论、验证、互相补充中汇报交流、亲自参与、亲身感知、再现知识发展的过程,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发展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且注重了学生对四边形的建构,使其理清关系、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力争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认识1和2教案篇6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小数与分数之间、分数与百分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希望通过本节课对分数、百分数的复习,能帮你找到正确的答案。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1)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这样1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2)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解释“”的含义。

(出示教材68页情境图)

预设

生1:“”表示把3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生2:“”表示把1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生3:=3÷4。

生4:3个是。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69页3题,并互相交流订正。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预设

生: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

强调: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所有分数的分母都不能为0。

(2)把下面的分数写成除法算式,把除法算式写成分数。

30÷120

6÷5 5÷32

(独立完成后,订正)

3.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1)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两大类,带分数是假分数的特例)

(2)真分数、假分数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预设

生1: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的分数值小于1,如。

生2:假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假分数的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如,。

4.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什么是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作约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

(3)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

5.百分数、成数及折数。

(1)什么是百分数、成数、折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也叫作百分率或百分比。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

(2)读一读教材69页1题的资料,说一说从资料中了解到什么,并解释一下这些数据的具体意义。

(组内交流自己对题中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认识1和2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就是元旦节,是新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2、知道过了新年,长大了一岁。

3、了解和认识庆祝元旦的方式。

活动准备:

日历卡、幼儿相片、庆祝元旦的各种卡片或背景图。

活动重难点:

理解元旦的意义,了解庆祝元旦的方式。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交流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激发学习兴趣

1、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出示各种节日的日历卡片,引导幼儿说出节日名称:国庆节、春节、元宵节、五一劳动节、妇女节、元旦……)今天呀,我们主要来学习“元旦”。

2、老师提问:有谁知道元旦是几月几日?代表什么?(新一年的到来,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3、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元旦是怎么来的吗?提示:元旦是在1月1日,“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一天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一年的第一天。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

二、向幼儿介绍迎接新年的各种方式,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庆祝元旦

1、引导幼儿交流以往是怎样过新年的?(放烟花、吃饺子等)

2、了解全国各地人们是过新年的不同方式,出示各种卡片或背景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制作成课件),引导幼儿认识人们为了迎接元旦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提示: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馍馍、包饺子、放烟花、送元旦卡片等。

3、引导幼儿交流以往过新年的方法,然后,引导幼儿说出今年想怎样迎接元旦的到来?提示:老师向幼儿表达自己迎接元旦的想法,再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元旦很快就到了,我最想剪一些窗花贴在小朋友们家的窗户上,送一张我自己制作的贺卡给我的爸爸妈妈。

4、播放庆祝元旦的录音或录象带,提出问题,让幼儿发现我们庆祝元旦要跟别人说祝福语,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庆祝元旦要说哪些祝福语,体验集体庆祝元旦的喜悦。

三、引导幼儿谈谈新一年的想法和愿望

1、老师展示幼儿的相片,讨论相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比以前长大了,比以前更能干了,知道过了这个新年,又长大了一岁。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新的一年想做哪些事?

四、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收集全国庆祝元旦或有关元旦的资料,制作成“元旦”专题,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元旦。

标签: 教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2nr7k.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