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党建文案 >

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

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

      2010年以来,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开始减弱、欧债危机导致市场预期全球经济复苏脆弱等因素增加了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转向调结构方向,应对了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内部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这样,当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程度放缓,中国经济将有望逐步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然而当前货币战乱也正冲击着我国的经济,导致我国物价明显上涨,因此我国应该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供大家参考。
 

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发布《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在快速回升的基础上有望逐步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然而2010年以来,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开始减弱、欧债危机导致市场预期全球经济复苏脆弱等因素增加了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有人据此推论,如果欧债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风险,那么中国经济同样存在这样的风险。
 
一: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
 
虽然宏观政策不会很快转向,但央行已经多次表示,要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实际上今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密切监测经济形势,并根据经济形势对政策进行微调。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达到11.1%,当时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之后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物价指数同比和环比都在上涨,5月份CPI出现3.1%的阶段性高点,市场关于加息呼声突然加大。当时,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慧勇在 《2010春季中国经济报告》中预计,国家可能采取既升息又升值来避免经济过热。
 
实际上,宏观政策已在趋向收紧,自从去年12月以来,中央政府反复强调控制新开工项目,今年前5个月央行3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来回笼资金,同时要求银行实收实付、清理信托存款降低了货币流动速度,从6月份开始,外汇占款增长速度出现减缓,短期资本流入减少,市场资金面更加紧张。温家宝总理强调的“无论是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还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紧迫性问题,都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在稳增长、调结构、抗通胀三个目标中,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然是最重要的目标,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在经济座谈会上温家宝在会上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我们必须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形势,特别要广泛听取企业和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参加座谈会的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当前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的态势,市场驱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全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确的。大家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温家宝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要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
 
温家宝强调,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宏观调控既有利于克服短期困难,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又有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缓解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二:国外的货币政策冲击着我国的经济,我国采取政策微调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欧元、英镑等主要国际货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荡,美元贬值以及美国近期出台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冲击了各国贸易,11月4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美国将实行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增发6000亿美元购买国债。这样,以美元为主的储备体系和贸易结算体系都将面临随时贬值的危险,且美元的信用也在逐步降低。其后果是过量的美元将导致流动性泛滥,热钱冲击市场,汇率波动加剧,引发全球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并冲击他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剧全球范围的“货币战”和“贸易战”,搞乱国际金融秩序,打击全球经济复苏。对经济复苏正常但通胀预期已经抬头的广大新兴国家与地区,无异火上浇油。
 
在第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发表演讲时指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着诸多“两难”,QE2 又使其难上加难。我们有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有历史形成的高额外汇储备,这些外汇储备既是武器,又是人质。唐双宁称综合起来无外乎一下三点,一是合纵连横。紧密联系新兴经济体,求大同,存小异,捍卫共同利益;积极争取欧元区中间国家,加强政策协调,互助互利。二是积极抵御。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管理,积极构筑“防火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掌握汇率主动权,调控好“双向波动”的时机、幅度和节奏。三是完善自身。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强外汇储备的总量管理和结构调整,减少被动,增加主动。
 
中国央行综合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利率等工具加强金融调控,引导货币信贷稳步向常态回归,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初步显现。反观国际市场,爱尔兰引爆欧洲第二轮债务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正逐步加大,美元攀升至两个多月高点,这将部分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而今年一直源源不绝涌入亚洲新兴市场的热钱,也有可能一夜之间突变方向。为避免经济硬着落,中国近期严厉的紧缩举措应考虑适度放缓,以研判国际市场走势。
 
三: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物价上涨,我国已经加紧调控
 
目前中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07年至今,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消费物价指数CPI居高不下,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截至到08年5月份,消费物价指数还高达7.7%。这一波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了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面对着物价的全面上升,靠固定货币工资收入的人们自然会感到生活水平在慢慢下降,靠原有的货币工资收入水平难以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因此又会要求企业加薪,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它会使得国民经济产出减少,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引致失业。成本上升的重要体现是人力资源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对于制造业占半壁江山的中国来说,人力资源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必然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企业成本的增加必然又会减少企业的利润,而利润的减少又会使得企业减少产出,进而引致失业。
 
同时近两年来,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扬,尤其是石油价格更是每每创新高,已突破140美元/桶。尽管在中国政府的密切调控下,中国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无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在上升。在人力资源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压力下,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剧增,因此,通货膨胀由原来的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逐步转为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国家发改委为了压制通胀率的上升,而不断地补贴国内的大石油公司,以使得国内的油价水平大大低于国际油价水平,同时国内的粮食价格也是远低于国际水平。,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通过采取16项措施做好物价调控监管工作。
 
16项措施主要从农副产品的生产、供应和流通环节入手控制物价,并通过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等措施来维稳物价。从中长期来讲,这样的行政手段并不能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因为这次的通货膨胀是由收入增加的预期引起的。现在采取价格干预的措施,只是说政府拿钱出来加大补贴的力度,无论是直接补贴还是间接补贴。但这样的价格干预并不能解决所形成的收入增加这样一种预期。

标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dangjianwenan/q687np.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