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励志 >励志美句 >

桐城的六尺巷故事

桐城的六尺巷故事

桐城的六尺巷故事

桐城的六尺巷故事

作者:沈裕慎

在安徽游历时,途经桐城,我想起了从古传扬至今的六尺巷的故事。于是,我决定下车,前去游览。

桐城市的城区并不大,经路人的指点,在桐城的西后街,我寻到了这条貌不惊人,极其平平常常的小巷。六尺多宽,百来米长,路面有些高低不平,因是用鹅卵石铺就的。

六尺巷的来由,是有一段佳话的。相传,清代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在京官至礼部尚书,人称张宰相。家人打算扩大府第,修院墙,要邻居吴府让出三尺地界。吴府对张府的要求,寸土不让,断然拒绝。遂告到官府,一方为高官,一方为望族,县令不敢贸然行事。张英家人便修书一封,送往京城,要他出面干预。张英看罢来信,对家人依官仗势,深感扰虑,便回复诗一首: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家人接此复信,看到此诗,二话不说,立即照办,遂主动后退三尺筑墙。吴府老爷得知此情,深受感动,也令家人对院墙后移三尺。当地人知悉后,纷纷传颂此事,引为美谈,并给这条小巷子,取名“六尺巷”。张英也不失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站在巷口,我看到有棵老槐树,有两人环抱之粗,高耸十几米,枝叶繁茂,遮蔽了一片荫凉。树下,石桌石凳,围树而造。几位老人,悠闲地摇着蒲扇,正在谈笑风生。见我走近,其中白发苍苍的一位,神情淡定地说:“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啊!”我还之以微笑。老人如禅的话,一语道出了六尺巷传唱千古的原由,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因此,倍受尊崇,影响深远。

缓缓漫步,我走入巷中,卵石光滑的地面上,如同在脚底间游走。此起彼伏的蝉鸣,从槐树上传来,在巷子里左跌右撞地回荡,声声敲击耳畔。望着斑驳的墙壁,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抚摸,青砖石上,沟壑纵横,残留着历史的沧桑。不知不觉,仿佛时光流转,又回到了那几百年前,我仿佛亲眼目睹,张吴二府,化干戈为玉帛的感人情景。

如今,当地政府在六尺巷旧址前,修筑了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面题写了“礼让”两个大字。礼让是心灵的丰盈,精神的成熟、生存的智慧;礼让是对别人的释怀,对自己的善待。能弯曲的树不一定是廉价的木,如榕树;有礼让之心不一定是柔弱之人,如张英。礼让是大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礼让是蓝天,有高清迈俗的境界。礼让的别名是:从容、自信和超然。

踩着卵石,一寸一寸地扶着石壁,我向前走……这时,我想,如果没有当年的那首诗,如今怎么会有这条幽幽的六尺小巷呢!油然间,我悟出:一个真正懂得谦让、宽厚待人的人,那么,他往往能得到人们的崇敬。

标签: 六尺 桐城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lz/meiju/rqk54.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