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励志 >励志文章 >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

张向东,前万网创始人兼CEO,现软银合伙人。2013年万网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全资子公司,与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公司合并,继续引领中国域名服务和云计算行业。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


来看一个十年前《赢在中国》节目中,张向东预测慧聪网被阿里打败的视频。视频中的那个穷小子就是“万网”的创始人兼CEO张向东,后来万网被阿里巴巴收购,成了阿里旗下子公司。其间万网还在2013年强行封停慧聪网的域名长达4小时,就是这小伙子的功劳。他神预测“慧聪败给阿里”,果然5年后预言成真,现在很多人都只知阿里不知慧聪,慧聪网的郭总脸都被打肿了。

分享一篇张向东接受新悦读采访时的访谈录:从创业者到投资人。

访谈就在向东家进行,他家中陈设很典雅,家具多是木制,由于空间大,也透着一股简约。墙上的画有不少西方作品,很有中西结合的味道。一见面他就招呼我们喝茶,语速平和,对话从创立万网的初衷开始。

  “大概94年知道互联网的概念,我是搞计算机的,隐约觉得这将会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东西,所以决定做点事情,96年便创立了万网。”向东坦言一开始他也彷徨了很久不知具体该做什么,所幸是找对了大的方向,现在回过头来看他把这种“幸运”归结为一种潜在的判断,也是他自己口中的「前瞻性」。

「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因为他们杰出的成就被大众所熟知,殊不知背后经历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困境。」回顾创业经历,向东感慨万千,和新悦读分享了创业期间他“印象深刻、比较大的三次挫折”,就让我们一起先来读读他的「千万网事」。

第一次挫折:建网站跌跌撞撞

那是在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当时我们的想法是去帮中国的企业使用互联网,具体怎么帮,我们看到当时中国基本没什么网站,而那些国外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像是微软,HP,IBM。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国的这些大企业也应该有网站。但我们沿着这个思路做下去发现非常难,我们等于是一个市场宣传的先锋,我们跟很多大企业去谈,告诉他们互联网时代来啦,你看国外大公司都有网站你们也应该有,但这些人就比较含糊,说:嗯,你们说得对,那我们应该干什么呢?我说你们也应该有网站啊,我们给你们提供一个方案你们就可以有网站了,但是这些人就说好呀让我回去研究研究,然后就没消息了。再加上那时一个客户方案做下来会比较贵,大概都要一二十万人民币,他们可能觉得这个投资还有点高,摸不着头脑,所以也下不了决心,别人还没做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个钱呢。

总的来说因为建网站这个概念比较超前,所以进展很缓慢,一年下来没做几个客户但我们却雇了不少员工。我们当时为了有一些其他的营收,还做电脑代理,那个花费也不小,但正因我们不够专心,所以代理做的也不怎么好,赚的钱也不多,也就没办法继续支持互联网的生意,很快钱就花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在96年后半年就非常困难,一方面我们还在试图游说那些潜在的客户,但同时我们又入不敷出。

第二次挫折:二轮融资烧钱过快

过了几年,万网在国内算蛮有名气了,我们也融了一次资。2000年我们进行第二次融资,在融的时候就觉得气氛有点不太对,所幸我们动作比较快完成了那笔融资,之后市场就骤然地对互联网十分怀疑。融资前我们的业务做的还不错,市场份额第一,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年增长好几倍,营业收入客户量都这样同比上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当时融资的时候跟投资人承诺的比较多,或者说做的市场预期比较激进,所以融资后为了做到承诺的数字,钱也烧得很厉害,2000年一年时间一多半的钱就烧掉了。原来的想法是都能接替上,就是这一轮做到多大规模的时候,又可以接着融到下一轮的钱,甚至就可以上市了什么的。可是这样下来以后发现市场气氛完全不对了,不可能很快找到下一轮投资者。当时的大环境也让很多公司就这样死掉了,我们也是倒计时算我们还有多少钱,还能烧几个月,因为那时我们弄了很大的办公室,也请了一些很贵的人,有着豪华的团队。虽说我们的业务模式是盈利的,但是因为支出太大,每个月就都是烧钱的状态,那个阶段压力是非常大的。投资人那边给的压力也很大,董事会开会的时候大家也都黑着个脸,恨不得咬对方一口的感觉。

第三次挫折:SARS突袭

03年在北京遇到了非典,不知道会怎么发展,你看机场没人坐飞机,酒店没人住,办公楼里面有一半的人都不在,大家挤到电梯里恨不得觉得对方都得了非典似得,所以当时我们也很紧张,担心团队里面谁会得(非典)。当时有个传言说,(要是得了非典)送到某个地方就再也见不着了,就治不好,一盒骨灰就送回家了(笑)。

针对第一次挫折:从网站到域名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96年的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快山穷水尽了,也是因为我们走在前面,在丛林里探索,然后悄然发现了泉水——「域名可以作为产品去卖」之前提到我们一开始是建网站,当时建网站是一个传统的系统集成的概念,那是很贵的,所以很多企业下不了决心,但是域名需要先保护起来,恰巧我们发现域名又有人抢注,这些也是因为我们走在前面率先发现的情况,所以我们决定把域名抢注的这个现象向社会予以公开、宣传,果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我们写了一些宣传稿,给了报纸,第二天就有记者来采访我们,第三天就见报了,后来陆续又有不少媒体来采访,我们媒体公关的工作做得好,我们公司的电话上了报纸,结果呢我们的客服电话就被打爆了,这样我们就迅速成立了一个域名注册的部门。「应该说在我们之前没有人把域名注册作为一种业务来看待,是我们率先提出要先注册域名把它保护起来。」

所以96年我们通过域名注册打响了第一炮,过了几个月才有好多公司学我们,但我们一直一路领先,到现在都是number one。域名注册我们在97年做到了将近1000个客户,当时我们的定价不低,一个域名连同某些增值服务在一起,我们收到3000块。当时注册域名的成本也很高,成本大概是100美金,加上当时的人力成本也比较高,不像现在自动化程度很高,但总的来说我们的利润也很好,当然我们的服务也都非常周到。接着我们就趁热打铁,因为企业有了域名,自然得有网站啊,而且你得做内容,所以我们就帮企业做网站。更重要地是我们学会了做一种叫「虚拟主机」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把服务器资源拆分,给更多的人用。最早是一台物理服务器上面只能跑一个网站,这也是为什么那时候价钱高,但也幸好我们走在前面,我们通过学习摸索,掌握了怎么做虚拟主机,这样我们就在机房里放一台服务器,把它切分成小的服务器,卖虚拟主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东西,这样一来用户建一个网站的成本就降低了许多,至今这依然是万网的一个主要的收入来源。这样万网的业务就得到了巩固,域名我们是老大,虚机主机我们是老大,而且我们也不断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现在很多的技术也是沿用了我们当时的一个思路。然后97年、98年业务节节攀升,到98年我们就赚钱了,99年我们就融了第一笔风险投资,然后就到了2000年。

针对第二次挫折:开源节流亦是人力“涤荡”

2000年怎么过去的呢,我跟全体员工开会,把当时的困境都说明了,告诉大家必须开源节流,把所有可能的措施都摆出来,一方面不能让销售额下降,一方面要大幅度减低支出,最后我们做到了!我们把办公楼从两层变成一层,员工也有一些自然流失,特别是有些工资特别高的海归,一看这种情况也觉得没前途,他们一动摇走了我心里挺高兴的,正好我的负担降低了,这样就欢送他们走,当然这个特别棒的反倒不能走,咱得好好留下。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看财务报表,每一项都得特别精细地去看,办公室租金、员工工资、通讯费、交通费……看哪个地方能够减下来,好在我们大家能够上下一心,那个时候虽然压力特别大,但是气氛特别好。最后在2001年11月份开始实现break even,从现金流的角度来说只要账上还有现金公司就能活下去。

“话外的体会是跟一些海归打交道相当痛苦。当时我们花很高的代价请了一些海归,以比我们的员工高十几倍的成本请过来奉为上宾,但是期待的作用他又起不到,并且也不是特别的负责。有一次出现紧急情况,就是骇客进了我们的服务器,恶意地删了我们的数据。我们当时服务器也就是100多台,结果破坏了70多台,这个损失多大啊,当时客服电话就打爆了!那阵子我们请的那个高人CTO跑美国度假去了,事发时他还没走,他就说要按计划去度假,当时我这个心里就特别的灰凉,你想想,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说走就走,你是CTO啊。好在我们那时候管理非常认真,数据都做了备份,但也经过两个星期才把所有服务器给恢复起来。并且我们给所有受损的客户都赔礼道歉,还补偿了几个月的服务期。这样,才度过了一次危机。”

针对第三次挫折:有预案才有峰回路转

当时我们做了很多预案,包括管理团队分成两队,一三五这些人上班,二四六那些人上班,不上班的就在家里呆着,这样尽量降低“中毒”的概率。但是从结果来看呢,03年因为大家都不出门,反而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03年我们反倒做得还不错,当时的情况现在想起来也是跌宕起伏。

“我们曾经很调侃地说,如果我们垮了,那么中国几分之一的网站就不见了。这里面既有一种成就感,也是一种责任。”03年后的万网就一直健康成长,营业规模持续上升,每年都是盈利的状态。同时我们也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从万网自身的定位来说,我们觉得我们定的没错,无论是服务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公司,我们都给他们带来了很强的价值,这家公司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起到某种贡献甚至是支撑的作用。

标签: 创业者 投资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lz/wenzhang/2re3k.html
专题